Quantcast
Channel: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Viewing all 155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課後發現,我也可以寫出很棒的論文。

$
0
0

 

作者:嘉義基督教醫院 急診部 鄭凱元 醫師

 

 

20160903_mepa_0617

 

 

感謝新思惟的工作同仁以及講師為我們準備這麼多,很棒的教室、很棒的設備、很棒的便當、很棒的點心紀念品,以及很棒的課程。

 

 

寫作對我來說很困難

 

論文寫作對我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好像自己就關上了那一扇窗,自認為不是做研究的料,所以到現在,自己的研究都沒有開始。我可能比蔡校長所說的在跑道上準備起飛的飛機還不如,因為我可能還在停機棚維修!很好奇為什麼這樣的我會想來上課?

 

 

想要建立自己的品牌

 

其實,這些年下來,也想要有一點自己的東西,沒錯!就是想建立自己的品牌,常常也在做白日夢,夢見自己寫了很多 paper,被請去國外演講。剛好我的好朋友也遇到寫論文的瓶頸,所以就找我一起來參加。

 

 

課程點燃我寫作的能量

 

上完一整天的課程,收穫真的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點燃我寫論文的動力引擎。上完課滿腦子都是要怎麼收集資料、怎麼寫論文、如何選期刊的 idea,希望這個能量可以持續下去。上完課在回家的路上,反思很多,蔡校長以及各位講師,已經幫我們把寫論文的精華和投稿的訣竅,甚至該怎麼分配時間都傳授給我們,我現在應該是想辦法將這些技巧融入自己的生活與職涯當中,否則就像讀了一堆武功秘笈卻連蹲馬步都沒有蹲過,如何成為武林高手呢?

 

 

投不上的論文不知如何處理

 

課程當中印象最深是一銘醫師:「如何選期刊投稿」。以前也曾經投過一些期刊,但常常好高騖遠,高分的期刊當然常常投不上,但最令我頭大的是下一個要投哪裡?也因為沒有方向,所以 paper 就一直卡在電腦裡,那股衝勁就消失了。聽完一銘醫師的分享才知道,原來要有投期刊的策略,而這個策略說穿了不值錢,但是對沒聽過的我就是黃金!

 

 

畫出從沒做過的表格、圖表

 

互動實作時,按照指引一步一步的把資料作成表格、圖表,真的有種莫名的成就感,這是我從來沒有做過的。但總覺得差了點什麼?回家思考之後,原來差的還是自己對統計學的概念以及自己的 data。很多東西,師父引進門,修行靠個人,我還很多東西要繼續學習。果然,沒有東西是一蹴可及的,需要的是更多時間以及經驗的累積。

 

 

寫作需要一鼓作氣

 

蔡校長的課,點出了大塊時間的重要,讓我想起古時戰爭有所謂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這就是做學問的態度,總是需要有一段時間一股腦的投入,才能獲得成就。只是我想大部分的人,也很難向蔡校長一樣真的把所有的時間規劃得那麼密,不是不行,而是總有一些人生無法放棄的東西,但我覺得現在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除了投資時間外,另外還有精力和專注力,三者結合才是我們的生產力。所以,大塊時間的概念把握住,再加上更專注的寫論文,這才是我的未來方向。

 

真的很感謝新思惟開的這堂課,雖然我沒有把握很快產出論文,但我已經把通往論文之路的入場券掌握在我的手中!

 

 

最新活動

 

 

The post 課後發現,我也可以寫出很棒的論文。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每堂課都不斷延伸我寫作的信心

$
0
0

 

作者:台大新竹分院 神經外科 李建勳 醫師

 

 

20160903_mepa_0210

 

 

這次參加《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已經是第三次參與新思惟的活動。一開始《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3》,幫助我打開了眼界,見識到醫師不該只有像住院醫師整天在醫院裡,沒頭沒腦的忙著第一線病人,尤其是在健保的環境下,該開始好好思考自己的發展。接著參加《健保資料庫工作坊》,剛好是我念研究所的類型,讓我見識了各式可能用健保資料來解答的臨床問題,與實際從頭到尾如何作出一篇可以被接受的論文。

 

 

論文被退件,想聽看看專家建議。

 

而又經過了兩年,我自己的論文被第一次投稿的雜誌退件,再次投稿卻因個人因素而有些延遲。我想看看頂尖的專家都是怎麼撰寫與投稿論文,希望可以對自己的稿件被接受有所幫助,所以報名《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從圖表開始建立專家的形象

 

除了最基本的解析論文段落的內容,還有精心設計的資料庫,讓學員可以親手練習統計與製造圖表之外,我覺得關於「圖表規劃」的許多「眉眉角角」,新手若是沒有人提點,不一定能自己從刊登的文章中領悟。就是這些「江湖一點訣」,能讓文章不被扣分,讓審閱者一看就覺得寫文章的是專家。吳爵宏醫師用「快思慢想」的理論來解釋,讓我很容易地能瞭解審閱者看稿件的心態,有助於寫出被接受的稿件。

 

吳醫師的另一個題目「多元參與」,讓我瞭解不是只有 original article 才是文章。寫作一篇 original article,可以利用對題目背景的瞭解,寫作相關的 review article,提供同儕或後進教育的材料。

 

若有別的專家在期刊發表不同意見,正好可以利用 author reply 或 letters to the editor 禮貌的表達看法。

 

而在收集自己的 series 時,若有落在收案條件以外的有趣個案,也可以根據情況寫成 case report。針對自己研究的領域發表多種類的文章,好處是不必真的收集很多 case series,就能建立專家的形象。

 

 

實用的心態調整與時間管理

 

而最後蔡校長分享「個人的時間與資源安排」,是最讓我汗顏的。蔡校長除了研究生涯的規劃是在住院醫師時期就殫精竭慮在思考,在研究的路途上投注的努力也是讓人無話可說。利用飛機起飛來比喻研究起步的確很容易理解,而對於擠出研究的時間與被退稿的心態調整,也是實際有用的提醒。

 

課程的課前問答、課後作業與個人化的指導,都延伸與加強了課程本身的學習效果。整體來說,參加這個工作坊相當於有個好學長、好師長,傳授作研究與寫論文的心法,讓我在投稿的路上更有信心。

 

 

最新活動

 

 

The post 每堂課都不斷延伸我寫作的信心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2016 年送給自己最特別的禮物

$
0
0

 

作者:基隆長庚醫院 黃珮榕 醫師

 

 

20160903_mepa_0405

 

 

什麼都不懂,適合上課嗎?

 

老實說,卡準備刷下去的時候還是很遲疑:「我現在去上課真的適合嗎?我連自己專科的東西都一知半解了?我什麼都不會,感覺就會聽不太懂,報 paper 時統計都搞得不清不楚了,該去嗎?」

 

剛升上 R1,開始思考著未來訓練期間要如何準備自己,要充實專科知識,熟悉相關檢查與操作技巧,準備專科考試,也需要寫論文,有好多事情要做,越想越覺得惶恐,思考著該怎麼準備自己,之後機會來的時候把握住。

 

其實默默地追蹤新思惟國際相關課程好一段時間,常常看到各個學員很正向的回饋,也看過不少前輩的心得分享,在我焦慮不安想著寫論文,到底大家都怎麼開始的時候,工作坊跳出了報名訊息。就去上課吧!想到是拿來投資自己,應該是值得!」(大不了省吃儉用幾個月……)

 

 

小細節都是防守的重點

 

一大早就來到了會場,第一眼看到蔡校長其實有點嚇到,而且老師還幫忙插電源,真的是受寵若驚 @@,有點像是突然看到電視明星出現在眼前的感覺。課程的安排相當的緊湊,但處處可見團隊的用心。

 

陳醫師很精要的介紹論文寫作大綱,論文四大段與寫作重點,雖然我不是正在寫作的人,但是聽完之後,對於看一篇 paper 的整體掌握度能夠更加提升。接下來吳醫師介紹論文圖表的製作,沒想到平常我們會忽略的小細節,都是防守的重點,包含了排版、字體、行距,要了解 reviewer 的心態才知道自己被reject 的原因,圖表何其重要,大部分的人先看圖後看內文,圖表做得好就先有印象分數,知己知彼,百戰不怠,基本的先求不被扣分,再來看創新上的加分。

 

印象深刻的是統計介紹,老實說最苦惱的就是統計,學生時期學的生統內容都還給老師了(慚愧啊……),陳醫師用表格列出常用的統計方式,以及適用的時機,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互動實作時間竟然做出了圖表

 

動手實作時間有助教一對一的指導,一步步地把統計圖表做出來,我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做出統計圖表。頒獎時刻,看到得獎同學的作品,也是由衷的佩服,沒想到還有這麼多的細節要再注意,才能給 reviewer 留下好的印象(突然覺得當學生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可以問各種蠢問題……),這次課堂使用的統計軟體比想像中好上手,難怪這麼多人使用,感覺之後又要被推坑啦!

 

 

好險,有新思惟的震撼教育。

 

最後一堂課,校長分享了他過去的寫作經驗,在此之前,陳醫師和吳醫師的分享,可以感受到他們一路走過風風雨雨,才有今日的成績,從論文撰寫、圖表製作、投稿策略到時間規畫與運用,我回想起課前自己焦慮的提問,雖然目前還是不知道之後是否也能順利,跟著大家一起起飛,真的把臨床遇到的難題用 study 得到答案,但有了前人的寶貴建議,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謝謝新思惟團隊給了我一場震撼教育,之後有機會也要出海去捕魚了。

 

 

最新活動

 

 

The post 2016 年送給自己最特別的禮物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5 項突破讓我不再畏懼寫作

$
0
0

 

作者:光田綜合醫院 骨科部 楊鎮源 醫師

 

 

20160903_mepa_0435

 

 

曾經花了 3 年寫一篇論文

 

談到寫 paper,腦中浮現出過去住院醫師時期,為了一篇 case report,從蒐集資料、回顧文獻、整理表格、好不容易在從早操到晚的 training 過程中擠出一點點時間寫作,卻發現自己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想著想著勉強打出幾行字,安慰自己好像有進度上網掛個 PTT 發呆一下睡了明日再戰,曠日費時的寫作後還要修格式,投出去被 reject 不知何去何從,最後有幸被收留,這樣前前後後不誇張,花了快三年!

 

我的老天爺,寫個 case report 就這樣肝腸寸斷,如果要發 original article 還要面對從來沒真正搞懂過的生統分析,擬定嚴謹的實驗設計,我……還是放自己一馬,和醫學論文寫作從此謝謝再聯絡!(全文完)然而,幾年的臨床走下來,有時還是會有一些不錯的寫作 idea 在心頭閃過,畢竟人生沒那麼多三年可以蹉跎,這一次直接來跟新思惟的高手學習寫論文。

 

 

會什麼我這麼畏懼寫論文呢?

 

  1. 身為初心者卻沒有老師指導

 

放生式寫作,很快變成往生式寫作,新思惟三大高手個個論文產量豐沛,邏輯清晰,教學經驗豐富(有種、有趣、有料的好老師),課程設計把寫作過程遇到難題,一一拆解出來並告訴我們如何見招拆招,省下無數寶貴摸索時間,學習高手的思維模式與執行力,才能迅速擺脫初心者的菜味 XD

 

好像搞懂要寫什麼了,看人家隨便寫長篇大論,為什麼總是擠不出幾行字?一篇論文再怎麼長,還是能拆解成 introduction、material and methods、results、discussion 等四大部份。拆解 introduction 應該要點出困境、強調創新之處、具備務實目的與假說;material and methods 要用科學的方法說明實驗設計;results 要做到即使只有圖表而無內文,也能讓 reviewer 一目了然!discussion 是最精彩攻防戰,解讀結果與文獻相比有何異同,分析原因、凸顯優點,最後下個精簡扼要的結論。藉由精確且有目的性的拆解,可以明白論文寫作是相當具邏輯思考的過程。

 

  1. 生物統計是外星來的黑科技?

 

所謂學好開車不必從馬達設計原理開始講起,這堂實戰統計課完全彌補當年大學時代,懵懵懂懂混過生統課的愧疚感,舉凡母數、無母數、連續資料、類別資料、兩群樣本、三群以上樣本比較、前後比較、相關分析……,陳醫師直接濃縮精華,接著一鼓作氣開始互動實作時間,從動手操作的過程逐步畫出有質感的圖表,完成後真是小有成就感啊!(建議大家首次可先設定好圖片的 figure format,再直接套用在其他圖片上,可以省去許多重複調整格式步驟)。

 

  1. 看起來很舒服又精美的圖表是怎麼做出來的?

 

人是相當視覺化的生物,一致性、專業而大器的圖表是讓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關鍵步驟,掌握空間分配原則,凸顯差異,利用排版襯托層次,了解這些眉眉角角,再回頭看一次論文中的圖表,內行或外行高下立判。

 

  1. 時間就是這麼少,環境差無法專心寫作?

 

萬丈高樓平地起,蔡校長的住院醫師時期也是從基層工友做起,在沒有窗戶又會水災的辦公室裡,最佳化工作環境(硬體升級不手軟,伸手可及的擺設),在人機一體的情況下浸泡在大塊時間中,就能達到最佳效率化的產出。

 

  1. 用盡洪荒之力的稿件還是被退了,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被退件的原因百百種,別問 reviewer 對你做了什麼,先問你為 reviewer 做了什麼?是否在視覺、圖表、排版都用心琢磨過才生出 manuscript,讓 reviewer 可以舒舒服服的享用你的論文,而不是越看越冒火。投稿前就該先擬好策略,長期觀察自己喜歡的雜誌刊登的 trend or hot issue,想好下一步要轉投何處。一般期刊觸及的讀者多,次專科期刊能提升在專業社群的能見度,關鍵在於「我想被哪群人認可?」

 

給還在門口徘徊的初心者們,上完這堂課讓你無痛走出舒適圈,勇敢航向下一篇 paper 的新大陸!

 

 

最新活動

 

 

The post 5 項突破讓我不再畏懼寫作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周宛儀醫師關於「決策支援系統」輔助教學與皮膚科個案診斷之研究,獲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刊登!

$
0
0

 

 

01_pmj_chouwy

 

 

文章介紹

 

決策支援系統 (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是以電腦為基礎的資訊系統,目的是協助人們有效地制定決策。另一方面隨著知識不斷擴展、與教育理論的推展,醫學教育模式也從記憶為基礎的實作 (memory-based practice) 走向基於實證醫學的決策 (evidence-based decisions)。

 

因此,周醫師團隊將視覺為基礎的電腦輔助診斷 DSS (VCDDSS; visually based, computerised diagnostic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導入醫學教育,以前瞻性方法進行皮膚科領域之試驗性研究 (pilot study)。

 

研究參與者包含 1 位皮膚科專科醫師、51 位醫學生、與 13 位皮膚科住院醫師,研究目標為分析醫學生與住院醫師在使用 VCDDSS 後的診斷正確率是否有變化(以專科醫師之診斷為參考標準)。

 

分析結果顯示使用 VCDDSS 後的診斷正確率,平均會有 18.75% 的提升。進一步探討後,作者團隊發現下列因子顯著地對正確診斷有輔助效果:accessibility、interface satisfaction、quality of imaging、textual description、Chinese language interface option (p value < 0.01)。

 

未來 VCDDSS 或可應用於臨床(增加診斷正確率供治療決策參考)、醫學教育、住院醫師訓練、甚至病患衛教,本論文內容及發現可做為系統改進、以及進一步大型研究的參考。

 

 

期刊介紹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PMJ) 於 1925 年開始發行,是一本歷史悠久的綜合醫學領域期刊,教育是期刊的宗旨,鼓勵學生和年輕醫師進行專業研究與發表,在醫學科目與研究主題方面則無限制。PMJ 的出版商是著名的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屬於英國醫學協會 (BMA; 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PMJ 於 2015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1.633,屬於一般內科學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分類中的 Q2 期刊 (2015 ranking: 57/151)。官方網站的資料顯示,其 original article 的接受率僅為 20%!投稿後到決定是否接受平均為 56 天,文章被接受後到登出於網路的平均時間為 16 天(紙本為 34 天)。

 

 

再次恭喜周醫師!

 

 

周宛儀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周宛儀醫師關於「決策支援系統」輔助教學與皮膚科個案診斷之研究,獲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增加寫作自信心有顯著效果

$
0
0

 

作者:高醫附院 復健科 李權峯 醫師

 

 

20160903_mepa_0782

 

 

原本我只能待在電腦前,看著前輩們分享上課豐富的心得乾瞪眼,扼腕報名總是遲了一步。在因緣際會之下有學員臨時轉讓,我才能參與這場工作坊,有機會分享這個知識濃度比例超高,卻又不拖泥帶水的知識饗宴。在醫學訓練中文獻研讀時,總會想了解這些前輩是如何將一篇論文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總算有機會聽聽這些大師們的心路歷程。

 

 

克服新手村 Lv.0 的惶恐

 

從課前問答的內容,新思惟團隊就非常系統性的將研究方法、時間安排、投稿策略,以及新手上路會遇到的種種問題,詳盡各個擊破,看完之後信心倍增好像按照步驟走就可以輕鬆寫出論文,至於怎麼規劃寫作策略及方向,還是充滿疑問。

 

在蔡校長的課程中,一張統計圖表打動了我,原來許多還沒參加的新朋友們,在這之前的著作也是 0 篇文章。而前輩驚人的表現,對於過往沒有研究寫作經驗的我,提升了不少信心。

 

 

端出新鮮菜色,教你如何擺盤。

 

按照生理作息般的課程安排,在新手村提點「論文每段如何寫」的詳細解說,使人建立不知從何而來的巨大信心。後來從 reviewer 如何審稿的思維,巧妙點出許多投稿的「擺盤策略」。細密到連縮排、字型、對齊圖表,都有其攻守之處。吳醫師幽默的演講,強大的研究動能跟靈感,給予後輩許多可供效法的典範。

 

 

互動實作,建立醫學圖表的成就感。

 

從新思惟之友貼圖洗版的發作時間,就可得知又有一堂新思惟好課正在舉辦中。統計製圖課程巧妙的安排,將複雜的研究統計方法,化為實戰導向的統計攻略,用簡單易懂的新思惟式簡報,把塵封已久的統計學,簡易的複習了一次。並透過實用性的故事,將習作化為簡單易懂的情境,讓人不知不覺就完成我以前完全不會畫的統計圖!

 

雖然過程中遭遇許多操作上的誤區,新思惟助教們熟練的除錯與提供方向,對於學習有高度的幫助!尤其是旁邊坐著「統計製圖大賽」得獎的認真學員,強大的氣場震懾我,分秒都不敢偷懶鬆懈,專注到連午餐都來不及吃。最後來不及在時間內完成,但倉促完成的成品,對自信心的改善,我想是有達到顯著的差異。

 

 

客製化的課後作業講評是最好的回饋

 

從投稿期刊策略到多元投稿的方向,這些研究高手們將研究的心路歷程毫不保留的大公開。多元投稿策略拓展我對投稿的參與可能性,原來,論文投稿不是只有大型雙盲試驗才夠格參與啊!一個稿件能成功刊登,包含許多外在因素,例如:雜誌社喜好、統計方法,以及一些想都想不到的奇怪理由:「主編就是不喜歡」。當中的攻守拿捏,過來人的血淚經驗是這課程最值得玩味的。

 

蔡校長對於課程投注的精力是巨大的。從安排課前問答、統計實作、經驗分享,都可讓新手獲得起步的自信,老手獲得更多進階資訊。最後壓軸是蔡校長的時間管理分享,最大收穫就是知道竟然有人是以超人般的研究密度,幫助他在研究生涯上成功起飛。此外,蔡校長的課後作業講評是最好的回饋,對於常常寫完題目,不對答案的我,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總體來說,這場精彩絕倫的知識饗宴,學習到的超乎預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增加寫作自信心有顯著效果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郭晉嘉醫師參與關於川崎症之長期研究,獲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刊登!

$
0
0

 

 

01_jmii_02_kuocc

 

 

文章介紹

 

川崎症 (KD; Kawasaki disease) 是一種目前尚不清楚致病原因的血管炎,主要侵犯全身的中型血管。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併發症而需重症監護 (intensive care),譬如在急性期併發休克 (KDSS; KD shock syndrome) 者即屬於高危險群病患。

 

川崎症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是東方孩童盛行率較西方高的疾病。因此郭醫師參與的團隊分享自身醫院 (tertiary pediatric hospital) 的十年經驗,探查川崎症的臨床表現與預後。

 

研究對象為在加護病房 (ICU) 接受過急性期治療的川崎症病患,以配對方法將未待過 ICU 的川崎症病患作為對照組。分析結果顯示從發現症狀到確診的時間在兩組間並無差異;ICU 組有較長的發燒期、較多的器官系統被影響、以及眾多較差的檢驗結果(譬如血紅素小於 10 g/dL、血清白蛋白小於 3 g/dL...等)。

 

作者團隊並發現 KDSS 表示病患需 ICU 照護,但是 KDSS 在台灣的發生機率低於西方國家;相反的有些需要 ICU 照護的川崎症患者是沒有 KDSS 徵象的。因此臨床醫師對於這些相對嚴重的病患需特別警覺,辨認出高危險群、高併發症的病患。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微免與感染雜誌)合併自「中華民國微生物及免疫學雜誌」與「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雜誌」,是下列學會之官方期刊:台灣微生物醫學會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以及 the Taiwan Society of Parasitology。

 

此期刊在 2015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955,相距 2010 年的 1.116,上升甚多;於各領域之排名分別為:Immunology 68/150 (Q2)、Infectious Diseases 27/83 (Q2)、Microbiology 46/123 (Q2)。

 

 

再次恭喜郭醫師!

 

 

郭晉嘉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郭晉嘉醫師參與關於川崎症之長期研究,獲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楊為巽醫師探討「創傷性腦損傷」後發生內分泌功能不全之健保資料庫文章,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
0
0

 

 

01_scientific_reports_yangwh 

 

 

文章介紹

 

內分泌功能不全 (endocrine dysfunction) 是發生創傷性腦損傷 (TBI; traumatic brain injury) 後的可能併發症之一,於 1918 年便有論文報告。但是關於發生率的文獻報告則差距甚大,譬如這篇 2011 年發表的研究顯示經過平均 4 年的追蹤期(1-12 年),診斷出 hypopituitarism 的比例為 5.4% (6/112);同一篇論文的文獻回顧則顯示 TBI 後發生 pituitary insufficiency 的比例為 15% 到 90%。

 

楊醫師參與的研究團隊善用健保資料庫「量大、長期追蹤」的特性,針對這樣一個目前不清楚長期結果的問題進行研究。最後的分析包含 31389 個 TBI 案例,並進行詳細的對照組設計與匹配(採 1:4 的比例配對)。

 

分析結果顯示 TBI 後 1 年以及 5 年的 endocrinopathies 發生率分別為 0.4% 與 2%;若有顱骨骨折、和顱內出血的狀況,則未來較有機會發生腦下垂體功能不全的併發症。

 

 

期刊介紹

 

Scientific Reports 創刊於 2011 年,是一本屬於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的 open access 期刊,這個當代最懂科學期刊經營的集團之一。在 2015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5.228(已連續三年超過五分),更詳細的分析請參見蔡校長的部落格文章:「PLOS ONE 以外的 mega-journals:以 PeerJScientific Reports 為例」。

 

 

再次恭喜楊醫師!

 

 

楊為巽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楊為巽醫師探討「創傷性腦損傷」後發生內分泌功能不全之健保資料庫文章,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林舜穀醫師探討中醫能否減少失智症族群罹患肺炎風險之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
0
0

 

 

01_medicine_linsk_04

 

 

文章介紹

 

衛生福利部的 104 年死因統計中,肺炎 (pnemonia) 佔第四位。肺炎為失智症 (dementia) 老人的主要住院原因,美國資料顯示失智症老人因肺炎住院的死亡率是未失智老人的 1.5 倍。住院可能進一步造成失能問題、加速退化,因此失智症老人更需重視肺炎的預防以降低整體社會的醫療與照護成本。

 

林醫師團隊以健保資料庫進行研究,想知道中醫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能否減少失智症族群罹患肺炎的風險。分析結果顯示與對照組 (non-TCM cohorts) 比較,TCM 族群的 adjusted hazard ratios (95% CI) 為 0.62 (0.55 – 0.70)。

 

 

期刊介紹

 

Medicine 創刊於 1922 年,曾是一般內科學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分類中的 top 10% 期刊 (2014 ranking: 15/154),2014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5.723 分。

 

2015 年起,撤除 paywall,改為全面開放,並將營運模式轉成 open access,向投稿的作者收取文章處理費。與 PLOS ONE 原生 open access 不同,Medicine 是從傳統期刊轉型,在學術圈引起不少討論、如臉書的 [open access journal 討論:PLOS ONE vs Medicine] 討論串。

 

Medicine 的 2015 年 impact factor 在 2016 年 6 月 JCR 公布的資料為 1.206,從 Q1 期刊摔到 Q3 期刊 (77/151)。但是 2016 年 7 月 JCR 公布的資料則顯示其 impact factor 回升到 2.133(Q2 期刊),對此現象有興趣的朋友請觀看這一則蔡校長的臉書發文

 

 

再次恭喜林醫師!

 

 

林舜穀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林舜穀醫師探討中醫能否減少失智症族群罹患肺炎風險之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陳柏成醫師關於吸氣肌肉訓練用於鬱血性心衰竭合併中風之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
0
0

 

 

01_medicine_chenpc_03

 

 

文章介紹

 

鬱血性心臟衰竭 (CH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患者常有呼吸困難的症狀,若是還合併了中風的狀況,則呼吸功能與協助呼吸的肌肉都將受到負面影響而更形惡化。另外,最大吸氣壓 (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 也是 CHF 的重要預後評估因子。

 

關於吸氣肌肉訓練 (IMT;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對 CHF 合併中風病患之效用與可行性,陳醫師參與的團隊以前瞻性、單盲的隨機對照試驗方法進行研究。對照組為進行傳統復健程序的 CHF 合併中風病患,研究對象則為額外接受 IMT 的 CHF 合併中風病患 (IMT group)。

 

研究結果顯示十週的 IMT 能有效地改善病患的吸氣力量、增進日常生活的活動力。論文中陳醫師以流程圖、表格、與標示清楚的照片(如下圖)搭配內文說明,讓審閱者與讀者很容易地便可掌握研究精隨。

 

 

02_medicine_chenpc_03

 

 

期刊介紹

 

Medicine 創刊於 1922 年,曾是一般內科學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分類中的 top 10% 期刊 (2014 ranking: 15/154),2014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5.723 分。

 

2015 年起,撤除 paywall,改為全面開放,並將營運模式轉成 open access,向投稿的作者收取文章處理費。與 PLOS ONE 原生 open access 不同,Medicine 是從傳統期刊轉型,在學術圈引起不少討論、如臉書的 [open access journal 討論:PLOS ONE vs Medicine] 討論串。

 

Medicine 的 2015 年 impact factor 在 2016 年 6 月 JCR 公布的資料為 1.206,從 Q1 期刊摔到 Q3 期刊 (77/151)。但是 2016 年 7 月 JCR 公布的資料則顯示其 impact factor 回升到 2.133(Q2 期刊),對此現象有興趣的朋友請觀看這一則蔡校長的臉書發文

 

 

再次恭喜陳醫師!

 

 

陳柏成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陳柏成醫師關於吸氣肌肉訓練用於鬱血性心衰竭合併中風之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撐到最後就是你的之 PMJ 投稿經驗談

$
0
0

 

作者:中國附醫 皮膚科 周宛儀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周宛儀醫師關於「決策支援系統」輔助教學與皮膚科個案診斷之研究,獲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PMJ) 刊登!

 

 

01_pmj_chouwy_share02_clip

 

 

年會逛攤位,發現研究主題。

 

2014 年在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年會某攤位,發現一個很棒的影像輔助診斷軟體「VisualDx」。適逢醫學生們要來跟教學門診,於是和邱品齊主任一起發想,在教學門診使用 VisualDx 對診斷與教學是否有幫助?在此還要感謝在美國專攻醫學統計的林芳妤博士,幫我處理論文中的統計部分。

 

經過大家一起討論後,便著手設計問卷、付諸實行。為了 IRB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我還趕緊花幾個月的時間去拿 co-PI 資格,趁此機會弄懂怎麼申請 IRB。

 

 

退稿歷程之回顧

 

第一次挑戰 original article,發現影響因子越高的期刊對 sample size 要求越嚴格。被退稿四次的主要問題都是 sample size 不足,沒有 multi-center study。抱著姑且一試、最後一搏的心情,改投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PMJ),終於成功被接受。

 

研究的初步結果,我們先在 2016 年美國皮膚科醫學會年會以 oral poster 形式發表,然後才將最後成果寫成完整文章。一開始是投稿到美國皮膚科醫學會辦的期刊 (JAAD),結果很快就接到 editor 回信說皮膚科醫師做教學的很少,立馬就被退稿了。

 

後來還陸續投了MedicineMedical Education 與皮誌,過程中除了 sample size 無法修改外,我們參考了 reviewers 的建議不斷進行修改與改投,也把原本比較一般的結論修改為對臨床醫師比較有意義的結論(將使用 VisualDx 後可以提升近兩成的診斷率,修改為有機會避免誤診衍生的醫糾、與減少浪費醫療資源)。

 

 

終獲 PMJ 接受刊登

 

PMJ 效率很好,但可能因為是英國體系期刊,所以在英文用字遣詞上有些特殊要求,譬如:p value 不用斜體、廠商的商標也不用加上右上角的 Trademark。在 revision 完成後的 final proofreading 時,編輯部還會更改一些用字,所以務必再次細讀論文,有疑義處則與他們溝通,若不是太大的問題建議遵從編輯部的修改。

 

我們的研究設計是由臨床出發(一個新形式的影像診斷軟體),經過設計問卷,然後在教學門診執行。內容雖簡單、執行也不難,但如果能找多一些的 sample size、甚至找其他科別或醫院合作,我想會更有說服力。

 

最後免不了來個感謝文,感謝新思惟讓我有靈感與勇氣去嘗試第一篇 original article,感謝邱品齊主任帶我一起完成整個研究與文章的撰寫,感謝林芳妤博士協助統計的部分,感謝中國醫的實習醫學生們一起參與研究並提出很多、很好的觀點。最後謝謝皮膚科醫學會提供機會試用這個很棒的系統,也感謝中國附醫終於要引進 VisualDx 了(灑花)!

 

 

最新活動

 

 

The post 撐到最後就是你的之 PMJ 投稿經驗談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程羽嬿醫師關於「房角開放性青光眼」與「缺血性心臟病」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PLOS ONE 刊登!

$
0
0

 

 

01_plos_one_chenyy

 

 

文章介紹

 

房角開放性青光眼 (POAG;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最常見且可修正的危險因子為升高的眼內壓 (IOP; intraocular pressure)。

 

有些文獻則顯示存在其他因素會對視神經損傷、與疾病進展產生影響,譬如眼內血流不足可能導致視神經缺血 (ischemia)、以及青光眼視神經病變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曾有論文發現血壓 (systemic blood pressure) 與 IOP 有正相關、reduced diastolic perfusion pressure 是 POAG 的危險因子。

 

醫學上有「a sick eye in a sick body」一說,而 2013 年發表於 European Heart Journal 的「The eye and the heart」這篇 review article 也顯示眼睛的血管狀態可能是心臟疾病的早期指標,因為這兩個器官有類似的特徵、受到相同的內部與周圍環境之影響。

 

但是 POAG 患者罹患缺血性心臟病 (IH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的機會是否真的比較高,之前的小規模研究之結論則不一致。因此,程醫師團隊以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為學術領域在此主題上加入一塊拼圖。

 

研究結果顯示 POAG 族群比匹配後的對照組有顯著較高的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IHD,其 adjusted HR 則為 1.4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 1.16 to 1.72)。

 

 

期刊介紹

 

PLOS ONE 是近年來最知名的 open access 期刊之一,對傳統的學術期刊營運模式,產生相當大的衝擊,是這幾年學術界的討論焦點之一。2015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3.057,於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分類中,為 Q1 期刊 (11/63)。

 

PLOS ONE 是網路原生、跨領域且全開放期刊,對論文發表的 ethics 相當重視、對刊登品質亦有堅持。「PLOS ONE 開始有規模,前景看好,可以考慮在這邊打下自己的一片天,甚至成為裡頭重要的 academic editor,爭一塊自己的天地。

 

更多關於 PLOS ONE 以及深入的相關討論,請參考蔡校長的兩篇部落格文章:「PLOS ONE:我該不該投這本期刊?」、「年輕研究者,真有機會做出一片天嗎?」,以及臉書上關於審閱速度的建議

 

 

再次恭喜程醫師!

 

 

程羽嬿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程羽嬿醫師關於「房角開放性青光眼」與「缺血性心臟病」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PLOS ONE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2016 / 12 / 10 (六) 課程記錄

[快訊] 陳建翰醫師研究「異時性對側腹股溝疝氣」之發生率與危險因子的健保資料庫論文,獲 PLOS ONE 刊登!

$
0
0

 

 

01_plos_one_chenjh

 

 

文章介紹

 

異時性對側腹股溝疝氣 (MCIH; metachronous contralateral inguinal hernia) 是指發生過一側疝氣的病患,之後再得到另一側疝氣的狀況。是否在第一次手術時一併探查對側狀況,以避免將來可能之第二次手術,在文獻上仍有爭議,因為非必要的手術有增加術後併發症之風險。

 

過往文獻顯示兒童 MCIH 發生率為 5.76% 到 7.3%,但能夠被「長期追蹤」的個案數其實很少。這篇 2015 年的 review article 顯示有追蹤期資訊的研究中,「追蹤期大於兩年的個案比例」最低者為 3.65% (19/521)、比例最高的研究也僅有 6.76% (15/222)。

 

陳醫師團隊以健保資料庫 (NHIRD) 進行 MCIH 研究,善用納保率高、追蹤期長、以及 loss to follow-up 比例低的特色,為學術領域補上一塊拼圖。分析結果顯示小於 18 歲且曾經接受單側疝氣修補手術者的 MCIH 發生率為 12.3% (3829/31100),追蹤期之中位數則為 9.3 年。

 

進一步分析 3829 位發生 MCIH 之個案,兩次疝氣發生的間隔時間小於 2 年的比例為 63.6%、小於 5 年的比例為 91.5%。Multivariable analysis 顯示發生 MCIH 之危險因子為小於 4 歲、以及女童。

 

 

期刊介紹

 

PLOS ONE 是近年來最知名的 open access 期刊之一,對傳統的學術期刊營運模式,產生相當大的衝擊,是這幾年學術界的討論焦點之一。2015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3.057,於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分類中,為 Q1 期刊 (11/63)。

 

PLOS ONE 是網路原生、跨領域且全開放期刊,對論文發表的 ethics 相當重視、對刊登品質亦有堅持。「PLOS ONE 開始有規模,前景看好,可以考慮在這邊打下自己的一片天,甚至成為裡頭重要的 academic editor,爭一塊自己的天地。

 

更多關於 PLOS ONE 以及深入的相關討論,請參考蔡校長的兩篇部落格文章:「PLOS ONE:我該不該投這本期刊?」、「年輕研究者,真有機會做出一片天嗎?」,以及臉書上關於審閱速度的建議

 

 

再次恭喜陳醫師!

 

 

陳建翰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陳建翰醫師研究「異時性對側腹股溝疝氣」之發生率與危險因子的健保資料庫論文,獲 PLOS ONE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2016 / 12 / 10 (六) 活動內容

$
0
0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Medical papers writing hands-on workshop

2016 年 12 月 10 日 (六) 9:00a – 4:30p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陳一銘醫師 / 吳爵宏醫師 / 蔡依橙醫師

 

 

2016_MEPA_FBbanner01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全新改款!冬季唯一梯次,開放報名!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除內科陳一銘與放射科蔡依橙外,更加入已經有兩篇 original article 登在標竿期刊 Radiology 的復健科吳爵宏醫師,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堅強陣容

 

【陳一銘】與科內的實驗室、國衛院、老人醫學 與 健保資料庫 的團隊均有合作,主題圍繞著老人醫學與免疫風濕專長,發表超過 65 篇 SCI 論文。四度獲得「青年醫師論文獎」。

 

【吳爵宏】連續兩篇 original article 於頂尖期刊 Radiology 刊登,並獲邀與雜誌主編連線訪問,錄製 Video PodCast,向全世界讀者介紹研究成果,發表超過 25 篇 SCI 論文。

 

【蔡依橙】SCI 文章超過 60 篇,聚焦在自己的專業核心、投稿命中率高達八成、標竿論文引用超過 100 次的策略型研究者。曾指導多位醫師發表 SCI 論文,並登上國際舞台。

 

 

常見問答

 

問:這個課程適合初學者嗎?

 

答:適合。這次的改款,特別是加強「從 0 到 1」的研究新手部分,但依然保留新思惟課程的「雅俗共賞」特色,許多內容,即使已經有 5 篇 SCI 經驗的人,都會覺得有趣。我們過去的課程,初學者來都非常滿意;即使傑出學者如登過外科第一名期刊的超過 100 篇的登過 Science學者們來上,也都有所收穫。

 

問:我是舊生,這次改款改了什麼?

 

答:改了約 70%,包括互動實作主題重新設計、全新範例論文、期刊選擇策略、多元參與、時間與資源規劃等。只有部分核心內容一致,如:每段重點、稿件排版、統計法,但會用新的例子與新的詮釋方式傳授。整體來說約改款 70%。

 

問:我是舊生,我需要再來上嗎?

 

答:看您的需求。如果最近寫作投稿的過程又遇到瓶頸,如果你覺得想再跟登上 top journal 的論文原作者面對面交流,如果您覺得新題目很有吸引力,歡迎再來精進一番!相對的,如果您已經一路順風、投稿順利,不如就多陪陪家人吧。

 

問:統計軟體還是 MedCalc 嗎?

 

答:是。而且這次的範例論文,吳爵宏醫師登在 Radiology 的這篇,就是用 MedCalc 做統計的。

 

 

馬上報名

 

 

學員評價

 

 

 

一步一步完成作品的「肌肉記憶」,承載的不僅是一天的學習成果,更奠定日後「我一定做得到」的信心。 感謝新思惟團隊專業的打造如此優質的課程,期待同學們一起發光發熱。

 

一天下來,從寫作架構、圖表稿件、統計入門、期刊選擇、多元發展、到時間管理,一應俱全。沒有上過新思惟,真的不會知道上一堂流暢的好課是多麼珍貴,能夠有這麼多人幫你順利完成互動實作是多麼幸福。

 

 

傑出榮耀

 

 

 

課程特色

 

【實際建議】大道理人人會說,但應用時所遭遇的種種困難,該如何克服,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內科陳一銘醫師,復健科吳爵宏醫師,放射科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15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實作統計】讓完全無經驗者也能上手,新思惟口碑互動實作時間,再次改款,讓您在樂趣中學會統計應用,並在「您自己的電腦」實際完成,製成可投稿數據圖。過程中有任何問題,資深助教隨時幫你!

 

【課後回饋】運用上課學到的技術,完成回家功課,並由講師親自閱讀,並給予回饋,用多年指導住院醫師的經驗,建議您未來努力的方向。不只給你魚、給你釣竿,還指導您,該怎麼設計一支屬於你自己的釣竿。(課後回饋學員評價)

 

 

時間表

 

 

2016_schedule_2

 

 

課程內容

 

 

 

報名資訊

 

名額:35 名,額滿為止。

主辦單位:新思惟國際 (InnovaRad)

課程原價:35,000 元

優惠價格:30,000 元 (早鳥、活動老朋友)

  1. 於 11 月 26 日 (六) 前完成報名 或
  2. 新思惟活動老朋友:《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健保資料庫工作坊》、《青年醫學研究論壇》、《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等小班工作坊大型研討會

 

 

馬上報名

 

 

【問卷抽獎】上課當天繳回問卷,便有機會抽中「研究者永遠的好朋友」Microsoft Office 365 家用進階版一年份 (市價 3000 元)。

【統計製圖大獎】上課會場,備有免費無線網路,活動當天「互動實作時間」結束之前,以「圖片」形式,上傳您最得意的「統計數據圖」,到新思惟之友,並在共享的 Dropbox 放上原始檔案,就算參賽,數量沒有限制,可以走投稿風,也可以走簡報說明風。只要資訊清晰,reviewer 喜歡,Office 365 就歸你。(如何贏得「統計製圖大獎」?

【課後心得】活動結束後,於 12 月 14 日 (三) 前,回傳照片與一千字以上心得至主辦單位 (innovarad.inc@gmail.com),便可獲得 1000 元現金禮卷回饋。將擇優刊登於新思惟相關活動網站。

 

【共享榮耀】參加《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後,「這輩子」您只要有相關研究論文 (第一或通訊作者),不限類型,刊登於 PubMed 上,回傳「論文」與「一千字以上感想」,給新思惟團隊 (innovarad.inc@gmail.com),每篇回饋一千元禮券,impact factor 五分以上,回饋五千元禮券。將擇優刊登在網站與相關出版品,一起分享您的榮耀。期待您能量產論文,「賺回學費,賺到許多人的肯定,更賺到自信以及勇氣。

 

【指定閱讀】免費提供「指定論文」,供學員深讀,唸完之後,上課再聽論文寫作重點、稿件準備、統計應用等課程,您將獲得更深的體悟。課程當天,並有多段 Coffee break 與 Q&A 時間,歡迎您與原作者吳爵宏醫師請教討論,盡量問、問到懂!

【課前問答】報名時,請填寫您最想問的問題,或目前遇到的瓶頸,講師將一一回覆,於課前以電子檔寄送給學員,並將之融入課程設計、編入課程講義。

【課後作業】活動結束後,於 12 月 14 日 (三) 前,請在 Dropbox 上,繼續完成互動實作時間的指定題目。講師將一一看過,觀察您沒注意到的部分,針對您個別的狀況,給予回饋。

 

【實作課程】現場座位備有「插頭」與「Wi-Fi」,請攜帶您的「筆記型電腦」與「滑鼠/滑鼠墊」前來,在自己的電腦上實作,包括統計實作、數據製圖等,由資深研究者協助,學習最有效!

【統計軟體】統計軟體,指定使用 MedCalc,有 15 天試用期,我們會在課前一週,發通知信,請您到時候再安裝。上完課後,自行購買正版,單人版本約台幣一萬五,新思惟之友更進一步有專屬優惠。更難得的,介面上手容易,操作直覺,且包含了多數醫學統計會用到的功能!請自備 MS-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版本不限。

【作業系統】MedCalc 僅有 Windows 版本,建議使用 Windows 筆電,並在課前一週收到通知時,先行安裝測試。Mac 使用者,請參考這篇文章「MedCalc on Mac,該怎麼做?」。

 

【建議從速】我們團隊過去的各種工作坊與研討會 (這裡這裡這裡這裡這裡),以及本課程前幾梯次 (這裡這裡這裡這裡這裡),多迅速報名額滿,且廣獲好評,內容實用有效,學員生涯大放異彩。若課程合意,建議儘速報名。

 

【活動規範】會議進行期間,敬請配戴名牌,歡迎拍照打卡,禁止錄音錄影。

 

【退款規定】活動日期兩週前,取消報名,退款 24000。之後取消報名,退款 12000 元。若因個人因素無法前來,名額轉讓,主辦單位不另收手續費,以一次為限。若因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停班停課 (如:颱風),主辦單位將告知補課日期,或協助改至其他梯次課程。新思惟國際,保留修改活動內容,以及終止課程之權力。

【刷卡發票】配合國家政策,刷卡後,發票即開立並寄出,無法更改。若日後轉售課程,由學員間自行處理學費與發票,新思惟國際不另介入。如有特殊發票需求,請來信聯繫。

【隱私聲明】為達學習效果最大化,此為團體課程,現場有工作人員拍照,作活動記錄,您的提問與作品,可能在隱去重要資訊後,用作上課內容範例,刊登於新思惟相關網站或出版品。若貴機構有更高的隱私需求,歡迎來信討論包班事宜。

 

【聯絡資訊】廖婉君  innovarad.inc@gmail.com

 

 

馬上報名

 

 

The post 2016 / 12 / 10 (六) 活動內容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周睿信醫師關於 FGF21 與舒張性心衰竭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
0
0

 

 

01_scientific_reports_chourh

 

 

文章介紹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FGF21) 是促進葡萄糖恆定與脂肪代謝的調節因子,主要來源是肝臟。近年來發現心臟也會分泌 FGF21 並能調節心血管功能,譬如動物實驗證實 FGF21 有防止心肌肥厚 (cardiac hypertrophy)避免 oxidative stress 以保護心臟 等作用。

 

心臟衰竭表示心臟無法推送足量血流維持身體所需,依左心室射出分率可分為:低收縮分率心衰竭 (HFrEF;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和正常收縮分率心衰竭 (HFpE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亦稱為 diastolic heart failure、舒張性心衰竭)的盛行率有增加之趨勢,但是近年來在治療與預後上的改善幅度則小於 HFrEF。因此,周醫師參與之團隊針對 FGF21 與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之病理生理學機制是否有關而進行研究。

 

作者團隊評估 diastolic dysfunction 之依據為 ech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LV end-diastolic pressure。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顯示 circulating FGF21 level 與 diastolic dysfunction 具統計上的顯著相關;在追蹤一年期之 adverse cardiac events 這件事上,血漿中的 FGF21 與 NT-pro-BNP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濃度則有不錯的預測效力。

 

 

期刊介紹

 

Scientific Reports 創刊於 2011 年,是一本屬於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的 open access 期刊,這個當代最懂科學期刊經營的集團之一。在 2015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5.228(已連續三年超過五分),更詳細的分析請參見蔡校長的部落格文章:「PLOS ONE 以外的 mega-journals:以 PeerJScientific Reports 為例」。

 

 

再次恭喜周醫師!

 

 

周睿信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周睿信醫師關於 FGF21 與舒張性心衰竭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謝孟樵醫師關於「大腸直腸癌」化療抗性之基礎研究,獲 PLOS ONE 刊登!

$
0
0

 

 

01_plos_one_hsiehmc_04

 

 

文章介紹

 

趨化因子 (chemokine) 主要作用為趨化細胞的遷移,並被認為與某些惡性腫瘤的轉移有關,其中一種趨化因子接受器 CXC receptor 4 (CXCR4) 與其 stromal cell – derived factor-1 (SDF-1) 即在大腸直腸癌 (CRC; colorectal cancer) 之惡化、血管新生與腫瘤侵犯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關於「SDF-1/CXCR4 axis」是否會影響 CRC 轉移與化療成效的研究尚少,另外轉移之 CRC 因化學治療抗藥性 (chemoresistance) 被視為在治療上相當棘手的癌症之一,因此謝醫師參與的團隊針對其 molecular mechanism 進行基礎研究。

 

論文中使用的 parental cell line 為 colon cancer HCT-116 cell line,處理後對 oxaliplatin、5-FU 有抗性之細胞株分別稱為 HCT-116/OxR 與 HCT-116/5-FUR。使用 oxaliplatin 實驗中,HCT-116/OxR 與 HCT-116/5-FUR 相對於 parental cell line 有較高的腫瘤生長與侵襲性表現,細胞凋亡 (apoptosis) 狀況在 HCT-116/OxR 也有顯著減少。

 

作者團隊進一步探討 anti-apoptosis 有關之 signaling pathway、chemoresistant cells 的 aggressive status,發現影響 HCT-116/OxR、HCT-116/5-FUR 的 chemosensitivity 特性之活化路徑相關因素有 CXCR4、ERK1/2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在對抗 CRC 之 chemoresistance 議題上,此研究提供了訊號傳遞機制之細節,有助於未來擬定抑制 CXCR4 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 的策略。

 

 

期刊介紹

 

PLOS ONE 是近年來最知名的 open access 期刊之一,對傳統的學術期刊營運模式,產生相當大的衝擊,是這幾年學術界的討論焦點之一。2015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3.057,於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分類中,為 Q1 期刊 (11/63)。

 

PLOS ONE 是網路原生、跨領域且全開放期刊,對論文發表的 ethics 相當重視、對刊登品質亦有堅持。「PLOS ONE 開始有規模,前景看好,可以考慮在這邊打下自己的一片天,甚至成為裡頭重要的 academic editor,爭一塊自己的天地。

 

更多關於 PLOS ONE 以及深入的相關討論,請參考蔡校長的兩篇部落格文章:「PLOS ONE:我該不該投這本期刊?」、「年輕研究者,真有機會做出一片天嗎?」,以及臉書上關於審閱速度的建議

 

 

再次恭喜謝醫師!

 

 

謝孟樵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謝孟樵醫師關於「大腸直腸癌」化療抗性之基礎研究,獲 PLOS ONE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謝燿宇醫師關於 EZH2 inhibitor 作用於大腸直腸癌細胞之分子機制研究,獲 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刊登!

$
0
0

 

 

01_ajcr_hsiehyy

 

 

文章介紹

 

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 (EZH2) 是由 EZH2 基因所編碼的酶 (enzyme),透過 nucleosome modification、chromatin remodeling、以及與其他轉譯因子互動而有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的作用。

 

EZH2 過度表現 (overexpression) 會導致癌症形成、腫瘤生長,因此近年來發展出一些以 EZH2 為標靶的 potent inhibitors 作為可能的癌症治療策略。

 

謝醫師參與團隊在 2015 年發表一篇文章顯示 UNC1999、GSK343(皆為 EZH2 inhibitor)透過引發自噬作用 (autophagy) 造成癌細胞凋亡,而此篇文章之目的即為針對背後的 molecular mechanisms 做更進一步的探討。

 

 

期刊介紹

 

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JCR) 是創刊於 2011 年的 open access、全電子版期刊。AJCR 於 2015 年的 impact 為 3.425,在腫瘤學 (Oncology) 領域之排名為 81/213 (Q2)。

 

 

再次恭喜謝醫師!

 

 

謝燿宇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謝燿宇醫師關於 EZH2 inhibitor 作用於大腸直腸癌細胞之分子機制研究,獲 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2016 / 12 / 10 (六) 已額滿

$
0
0

 

 

thanks-01

 

 

感謝各位舊雨新知的支持,《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12 / 10 (六) ,已額滿。

 

若您對我們的各種課程有興趣,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訊息。

 

 

追蹤訂閱

 

 

新思惟國際 與 全體講師,將持續投注心力在課程準備,提供給您理想的學習體驗!

 

若您已刷卡,但還沒填表,或有其他問題,請來信 innovarad.inc@gmail.com 廖婉君小姐。

 

謝謝。

 

新思惟國際 全體團隊 敬上

2016/10/15 8:30a

 

 

The post 2016 / 12 / 10 (六) 已額滿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蔡昇翰醫師與團隊共同發表之回顧文章,獲 Pathology & Oncology Research 刊登!

$
0
0

 

 

01_por_tsaish

 

 

文章介紹

 

達文西機械手臂胃切除手術 (RG; Robotic gastrectomy) 用於治療早期胃癌是傳統開腹手術 (OG; open gastrectomy) 與腹腔鏡手術 (LG;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之外的另一種選擇。在技術成熟的醫師操作下,三種手術方式在手術與腫瘤方面的預後皆無顯著差異。

 

不論是 RG 或 LG,相關經驗與知識的分享皆有助於協助醫師克服學習曲線 (learning curve)。但文獻上相關的技術資料甚少,因此蔡昇翰醫師與團隊共同發表此篇回顧文章 (review article) 與醫學社群分享。

 

論文中,作者團隊從學習曲線、適應症、淋巴結切除術 (lymphadenectomy)、吻合技巧、術後成效、腫瘤預後、年長患者等等各方面進行探討與回顧。簡要歸納之結論有:RG 技術上的主要優勢在於重建手術之 intracorporeal suturing techniques 與淋巴廓清(因此適應症可不侷限於早期胃癌),但 RG 的高貴卻降低了此術式之可近性;同時學習 RG 與 LG 可縮短上手時間;微創手術 (RG、LG) 因術後復原期短,可優先考慮用於年長病患;三種手術之長期預後仍待更多資料以供參考比較。

 

 

期刊介紹

 

Pathology & Oncology Research (POR) 是 Arányi Lajos Foundation 之官方期刊。期刊的影響因子 (impact factor) 從 2005 年的 1.162 逐步上升到 2015 年的 1.940; 2015 年的期刊排名在病理學 (Pathology) 領域為 36/79 (Q2)、在腫瘤學 (Oncology) 領域為 157/213 (Q3)。

 

 

再次恭喜蔡醫師!

 

 

蔡昇翰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蔡昇翰醫師與團隊共同發表之回顧文章,獲 Pathology & Oncology Research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Viewing all 155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