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52

突破研究瓶頸!由專家帶你,直擊論文產出的過程。

$
0
0


作者: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 鄭維鈞 醫師

 

 

MEPA_20200215_0956

 

 

又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這一次上的是《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從資料整理、統計分析、製圖作表的基本動作,一步一腳印往論文發表的目標前進。雖是打底的基本功,卻也十分重要。

 

(鈺編按:鄭維鈞醫師一直在精進自我的路上,這些年不斷提升學術研究的能力,陸續上過《健保資料庫工作坊》、《統合分析工作坊》等小班研究課,欲知其心路歷程請往這邊走。)

 

 

透過專家指導,打開學術的眼界。

 

最近在研究工作上遇到一些瓶頸,參加新思惟課程一如既往能夠達到充電的目的。論文寫作對我並不陌生,饒是如此,經過新思惟的精煉和濃縮整理,仍然看到一些過去沒有想過的新面向。

 

一天的工作坊,帶領我們重新檢視,從研究的設計、成形,資料的收集、整理,到選擇投稿期刊、整理稿件讓 reviewer 感到賞心悅目(別讓 reviewer 不開心)的寫作過程。重新走過一次投稿的整個流程,一邊由專家帶領,看過每一個新手可能會犯的錯誤,確實感受到眼界和視野的明顯提升。

 

 

論文不卡關,從 0 到 1 的那些關鍵。

 

最實用的,當然還是校長對「論文每段怎麼寫」的完整剖析。

 

把一篇完整的 paper 拆解成十六段,從架構開始,把每一段提綱挈領先整理好,再一段一段寫入內容的骨肉,確實就不必像新手一樣,在一天忙碌的工作結束後,還要等待永遠不會來的靈感,一直卡關。

 

校長的說明,對一向最容易混淆的 Introduction 和 Discussion 兩段起了關鍵作用:Introduction 不是讀書會,而是明確迅速對焦到我們的研究上;而 Discussion 則要著重結果與現有的文獻比較、得出什麼臨床意義這兩件事。對焦明確的研究,具體提供重要的新知,也具備顯著的臨床意義,當然 reviewer 就會滿意接受了。

 

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當然大家都作過 data 和世界現有文獻比不怎麼樣、臨床重要性又低的東西,「這時候要怎麼辦?」這種羞恥的問題,當然沒有人有勇氣在課堂上舉手發問,這種雞肋般的成果,理所當然註定會經歷無限的坎坷。

 

(橙編按:別人作 RCT,我只有 retrospective,甚至只有 case series,但如果你能發現一些重要的意義,這就值得刊登。所以,重點在於,探勘資料後,自己想說的故事是什麼?你回答了什麼以前人沒注意到的問題?有了這個,再開始寫論文就沒問題。)

 

如何在研究一起步就能夠找對題目,走對路,慢慢往前走?我想,這才是課前問答花了那麼多篇幅,在討論「靠行好不好、如何靠行、如何找老師」這些問題的最大關鍵和精髓。

 

 

不科學卻很真實的審稿細節

 

吳爵宏醫師對於統計圖表和文稿整理的講解,十分精彩。

 

我們都看過老師在「無聊的會議」中拿出厚厚一疊的文章翻閱,卻很少聯想到我們精心寫出來的文章,大多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被審閱。

 

好的視覺排版幫助 reviewer 減省眼力,調整行距空間,希望能夠環保愛地球,給予 reviewer 好印象,幫助自己的文章得到合理的關注度和時間,進而得到正確的評價和 comment。這些整理稿件的原則和小細節,事實上,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學習和討論。

 

 

除了學統計製圖,投稿期刊也有秘訣。

 

統計應用和實作課程,確實讓人一步一腳印做出 SCI 等級的圖表,這是新思惟一向的專長,對所有學員十分有幫助,MedCalc 的輕便簡捷,也在實作中清楚展現。新思惟的用心和眼光確實不凡。

 

期刊選擇策略這一堂課的介紹,對於初次做統計製圖的新手而言,第一時間可能感受不到它的妙用,卻是文稿處理完成後最為關鍵的一步。

 

關於 OAMJ 和專業期刊間的比較選擇,校長作了一個深入淺出的說明,也列出最流行(?)的幾本重點 open access 期刊。新思惟網站上,校友每投一篇,校長就寫一篇的各期刊介紹,經過校長的提示,更顯得字字珠璣,值得深讀。

 

 

學術起飛的前後,你不可不知的事。

 

課程至此,已經從寫作論文,進入生涯發展與規劃的範疇。吳爵宏醫師從收案寫 paper 開始,exclusion 的 case 也有文章,correspondence 和國際專家討論,到躋身國際專家之列參與 workshop、研討會,與國際講者互相邀請、禮尚往來等,從研究、技術到國際的認可,建立了一個完整研究的立體結構。學術起飛後的天空,確實無限寬廣。

 

最後畫龍點睛的時間資源安排,點出了最重要的事實,就是即使擁用資源、學會方法、掌握門道,還是要正確安排、投資時間,才有機會看到成果。

 

校長給我們最重要的訊息,要用臨床零碎的時間做研究工作,是一種妄念、妄念、妄念……(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那麼回過頭來,還是要從有效率完成臨床工作,保留完整的時間來進行研究工作,得到瞬間超高濃度的時間和精力投資,才能確保成功學術起飛。

 

 

24hrs

 

 

含金量足,超高濃度的一堂課。

 

整體而言,這是一堂瞬間超高濃度的課程,如同新思惟一貫的課程水準,對聽講者來說,無論之前遇到過、沒遇到過,你認為重要的、不重要的,現在的、未來的,所有需要用到的資源和策略都整理好放在那裡。對於整個學術生涯的規劃,現有及未來面對的挑戰,也都能完整的 go through 一遍。

 

上完這堂課,星期一回到工作崗位,馬上就能充滿電量,重新面對研究和臨床工作(更認真思考了超過四分鐘的晚餐,也沒有多吃到什麼東西的臨床困境)(瞬間超高濃度的體重?),也期待近期能夠突破眼前的難關,取得期待已久的成果和突破。

 

 

最新活動

 

 

The post 突破研究瓶頸!由專家帶你,直擊論文產出的過程。 appeared first on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5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