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11 / 4 (六) 活動內容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Medical papers writing hands-on workshop2017 年 11 月 4 日 (六) 9:00a – 4:30p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陳一銘醫師 / 吳爵宏醫師 / 蔡依橙醫師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將三位講師都可行的時間預定下來了!最新梯次,開放報名!...
View Article[快訊] 蔡明劭醫師參與團隊探討睡眠呼吸中止症與眩暈關聯性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The Laryngoscope 刊登!
文章介紹 睡眠呼吸中止症 (sleep apnea) 會誘發多種慢性病、逐步蠶食患者身心健康,譬如循環系統在長期壓力下導致罹患心血管臟病、中風之機會增加。過往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增加頭暈、耳鳴、聽力喪失的發生風險。 眩暈 (vertigo)...
View Article[快訊] 陳偉挺醫師獲邀參與之兩篇黴菌相關 guidelines,刊登於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陳偉挺醫師從感染專業出發,配合跨平台、多面向策略進行個人生涯發展。除了持續在個人部落格書寫黴菌感染、臨床職人、簡報設計等領域文章,2016 年初並於臉書成立了「進擊的黴菌:黴菌感染討論區」。 這樣的新發展模式,長期耕耘成效不錯,也逐步建立自己在專業領域的影響力。譬如因為長期針對侵犯性黴菌進行書寫與分享,曾獲邀於 Diagnostic Insight Workshop: Asia...
View Article2017 / 8 / 26 (六) 課程照片記錄
「之前,實在沒有好好面對過寫論文這件大事,也一直想逃避。」 做研究、寫論文,小時候的我們,每天忙東忙西的,但總是不得其門而入,只能一次次的等待靈感、期待靈感,冀望 reviewer 能看見自己的努力…… 這次,我們準備好自己,讓世界看見! 「這堂課,讓論文寫作,從只能意會的心法,轉變成能實際操作完成的套路。期待能把塵封已久的草稿完成發表!」 我們以數百篇的國際期刊審閱經驗,站在...
View Article[快訊] 吳靖農醫師關於「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值」應用於早期舌癌預後評估之研究,獲 OncoTargets and Therapy 刊登!
文章介紹 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比值 (NLR;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已被證實可作為許多癌症之獨立預後因子,包含頭頸部癌症。舌癌 (tongue cancer) 是最常見的口腔癌,NLR 是否適用於早期舌癌之預後評估、目前尚不清楚。 因此吳醫師參與團隊以自己醫院資料,針對早期舌癌 (T1/T2N0) 進行研究。分析發現 NLR ≧ 2.95...
View Article新思惟補足臨床和學術之間的距離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關節重建骨科 李勝勛 醫師 終於來到夢寐已久的醫學學術殿堂 今天終於來到夢寐已久的醫學學術殿堂「新思惟!」之前常有朋友在 Facebook 分享上課心得,也久仰蔡校長的大名,偶爾瀏覽蔡校長的文章,發現他真的對於醫學生及醫師的生涯規劃、心路歷程、時間安排、甚至醫學外的領域,都有很獨到的見解,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View Article剛下夜班,都無法閉眼的精彩。
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急診醫學部 李宗翰 醫師 同儕都讚譽有加,成為報名的契機。 在自己參加新思惟之前,臉書已經很多朋友寫過參加心得或類似的文章,總是會讓我猶豫不決,是否也應該參與? 在一個契機下,和學妹聊天發現她也參加過且讚譽有加,因此自己也毫不猶豫的報名了,看看能否藉由課程的收穫,進而產生我人生的第一篇論文。 內容對初學者而言可說是大躍進...
View Article懷著壓力報名,帶著動力離開。
作者:高市聯醫 急診科 陳介凡 醫師 對於一銘醫師的課程非常期待,因此報名了這次的課程,從過去的上課分享中,得知校友輝煌的成績,在去年底上了課程後,還沒有發表成功,是有壓力的,從以前上完課的經驗,我知道上完新思惟的課程,總能重新燃起動力,所以又報名參加了。...
View Article高手的分享讓想法變成行動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 胸腔暨重症系 鄭文建 醫師 醫者,永遠要懂得善用時間寫論文。 身為醫者,想分享自己的行醫經驗,也想進行研究以促進醫學的進步,讓病人得到更好的照顧,醫學論文就是我們永遠會面對的課題,但在忙碌的醫學中心工作,時間甚少,時間就是金錢,要如何善用時間寫出醫學論文,是我們要克服的問題。...
View Article讓生活與研究都更有效率
作者:輔仁大學 營養科學系 劉沁瑜 副教授 職業婦女的日常 週六出門上課前,我小跑步進了廚房把幼兒的奶瓶洗好、放進烘碗機才匆匆出門;在這之前,我還洗了一鍋衣服、收拾家裡,最後真的來不及了,趕在最後一刻出門,踩了油門迅捷地飛車出去,這,就是職業婦女的日常。...
View Article從意會到實際,工作坊給我的啟發。
作者:亞東醫院 一般外科 許志豪 醫師 住院醫師時期,曾經試著找老師學寫論文,從收 data、跑統計、寫文章、發表到被退稿這一路過程都是波折,雖然最後仍然有文章發表,但總是不踏實,甚至會覺得這是一種 beginner’s luck!問指導老師,該如何克服論文寫作的問題,但常常只有換來「多寫就會」的結論。...
View Article給魚吃不如給釣竿、教釣魚
作者:基隆長庚醫院 內科部 王寧儀 醫師 不同的研究課程,內容不會重複嗎? 第二次來朝聖新思惟的小班工作坊,選擇了適合初學者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之前上過《健保資料庫工作坊》,認為自己在寫論文和統計方面,應該已經有些基礎。上課前,本來蠻害怕課程內容會相似甚至重複,尤其統計方面怕是大同小異,又是使用相同軟體操作,這樣學費就白花了。...
View Article因為我值得這麼好的課程!
作者:義大醫院 內科 陳靜宜 醫師 如果有人問我…… 如果有人問我,何時決定要參加新思惟課程?我會回答:「從新思惟開始成立的時候。」 如果有人問我,哪一個工作坊值得參加?我會回答:「每一個!」 如果有人問我,值不值得?我會回答:「很值得!」 難道我只能當個平凡醫師?...
View Article[快訊] 鄭淳予醫師探討偏頭痛患者腦白質病變的臨床意義之研究,獲 Cephalalgia 刊登!
文章介紹 偏頭痛 (migraine) 是鄭淳予醫師的專長領域之一,鄭醫師本人並以精簡方式、最短時間,第一時間在臉書分享這篇臨床研究中的重要發現:「偏頭痛患者的腦白質病變」,歡迎有偏頭痛 有興趣的朋友前往閱覽影片,迅速吸收相關知識並參與討論。 作者團隊採用前瞻式研究方式,並以性別與年齡進行對照組配對。研究發現偏頭痛患者有較高的腦白質病變 (WMHs; white matter...
View Article[快訊] 陳維信醫師關於惡性乳房葉狀肉瘤以罕見方式呈現之臨床經驗分享,獲 Gland Surgery 刊登!
文章介紹 葉狀肉瘤 (phyllodes tumor) 約佔女性乳房腫瘤的 0.3% – 0.5%,好發於中年婦女。乳房葉狀肉瘤起源於乳腺間質組織,臨床上多以腫塊方式呈現、較少有乳頭分泌物 (nipple discharge) 症狀。 此個案報告中的 22 歲女性因觸摸到乳房腫塊並有乳頭分泌物而求診,在理學檢查、超音波以及細胞學等檢查後的初步臆測為乳管內乳突瘤 (intraductal...
View Article[快訊] 朱律敏醫師探討中風後罹患糖尿病風險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Atherosclerosis 刊登!
文章介紹 依據 2015 年國際糖尿病聯盟 (IDF) 的統計數據,全世界 20 歲到 79 歲人口中的糖尿病患人數約為 4.15 億。多數國家在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醫療花費,可占到全部醫療成本的 5% – 20%。 目前已知的重要糖尿病 (diabetes) 危險因子有高血壓、高血脂、缺乏體力活動 (physical inactivity)、抽菸、飲酒;中風 (stroke)...
View Article走對的路,速度快很多。我的投稿經驗分享。
作者:嘉義長庚 骨科部 郭亮增 醫師相關文章:[快訊] 郭亮增醫師關於止血帶用於關節鏡 ACL 重建手術之統合分析,獲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刊登! 找買家的心路歷程 老實說,這篇論文從發想到有成果可以投稿,花了「一個月」左右。從產品出爐到找到適合的買家(期刊),到被接受,整整花了「一年半」。其中光是找適合買家,就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時間。...
View Article[快訊] 王敏靜醫師從患者角度探討牙科焦慮之研究,獲 Journal of Dentistry 刊登!
文章介紹 牙科焦慮 (dental anxiety) 是指對於到牙醫就診、接受牙科治療會感到焦慮或恐懼的一種現象,成因類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與以前看牙醫的創傷經驗有關。牙科焦慮依程度不同,估計盛行率約在 5% – 60%。...
View Article寫論文,是在組織生存的必要條件。
作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暨一般外科 陳維信 醫師相關文章:[快訊] 陳維信醫師關於惡性乳房葉狀肉瘤以罕見方式呈現之臨床經驗分享,獲 Gland Surgery 刊登! 不知道新思惟是用什麼方法,竟然有辦法察覺出我的 case report 刊登出來? 一開始的命運其實很坎坷 其實這篇文章前陣子曾投稿某一本有 SCI 分數之外科類期刊,經過兩次 reviewer...
View Article[快訊] 張俊鴻醫師關於深部腦刺激治療併發症之個案分享,獲 Medicine 刊登!
文章介紹 深部腦刺激 (DBS; deep brain stimulation) 治療是藉由手術將節律器植入腦內特定位置,然後透過電流刺激產生作用。DBS 已證實對頑固性強迫症 (OCD; obsessive – compulsive disorder) 有療效,但討論治療後可能併發症的文獻目前尚不多。 作者團隊分享的這個案例,是一位 28 歲男性 OCD 患者,在接受 12 個月的 DBS...
View Article